背景
4月10日,广东出台中小学AI教育方案,相关信息透露,原则上:
小学1-4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。
小学5-6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。
初中7-8年级不少于每两周1课时。
高中阶段:高一或高二开设,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,结合信息科技、通用技术等课程深化应用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开设了人工智能教育课程,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些人工智能课程对于学生有些什么益处吧。
1. 分学段知识体系构建,适配认知发展
小学低年级(1-4年级)以趣味性活动为主,建立AI基础认知;高年级(5-6年级)通过编程工具实践AI技术;初中阶段强化技术应用能力;高中阶段结合信息科技课程深化创新与实践能力。
课程内容循序渐进,避免技术门槛过高导致的学习压力,同时激发学生对前沿科技的兴趣。
2. 培养四大核心素养,提升综合能力
人智观念:理解人与AI的协作关系,避免技术崇拜或恐惧。
技术应用:掌握基础工具(如编程、数据处理),了解AI在医疗、交通等领域的实际应用。
智能思维:通过算法设计、问题拆解等训练,强化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。
伦理责任:建立技术风险防范意识,例如数据隐私保护和算法偏见识别。
3. 个性化学习支持,提高学习效率
AI技术可分析学生学习数据(如作业完成度、课堂表现),动态调整教学内容,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拓展资源(如深度学习案例),为薄弱学生定制基础训练。
智能辅导系统可即时解答疑问,缓解传统课堂中教师精力有限的难题。
4. 多元化评价体系,减轻应试压力
采用成长记录袋、作品集、项目成果等评价方式,弱化传统考试占比,更关注学习过程与创新能力。
通过分层教学、素养导向、实践融合和师资保障,系统性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、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,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我们的官网
https://www.ai360labs.com
加入群聊
点击底部分享、赞和在看,把好内容传递出去!